关于开展第二批职业教育“行知科技创新团队”申报活动的通知
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相关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决定开展职业教育“行知科技创新团队”申报活动,旨在推动职业院校科技创新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推进科教融汇,提升教师创新素养,促使站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创新,提高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二、申报范围和推荐名额
申报范围:高等院校(含普通本科、职业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下同)、中等职业院校(含中专和技工学校,下同)、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以及具有法人资格的职业培训机构。
推荐名额:每校按专业大类(学科或专业群)进行推荐,每个专业大类(或专业群)可推荐1个团队;院校可联合推荐。
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以及具有法人资格的职业培训机构可结合自身业务推荐1个团队,可联合推荐
三、立项条件
1.支持保障:学校(机构)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团队建设管理的制度机制,并能提供政策、人员、经费等支持保障。
2.团队素质:团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
3.负责人资质: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或实训工作经验,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能证书,相关工作经历10年以上。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研究项目;近三年在期刊发表有相应的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或公开出版与研究方向匹配的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或主编省级以上教材;拥有3项以上专利或3项以上其他知识产权者优先。不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当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团队负责人也可以由较高知名度的技艺技能专家担任,原则上为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匠)、乡土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度高,技艺技能服务实绩突出,行业认可度高。
4.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对职称和教学年限不做要求,但单位或个人须拥有3项以上专利或5项以上其他知识产权,团队成员应当有3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能证书,并至少和一所院校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其他人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应当符合本条(3)规定的条件并提供双方的聘书和劳动合同。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推荐的,申报时需提供法人证书扫描件。
5.职业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对职称和教学年限不做要求,但机构或个人须拥有3项以上专利或5项以上其他知识产权,团队成员应当有3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能证书。其他人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应当符合本条(3)规定的条件并提供双方的聘书和劳动合同。
6.团队构成:团队成员5至20人,团队成员不限于学校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素质水平较高。
7.教育理念:团队理念先进,建设定位和目标明确,形成有可操作可复制的方案、模式和工作机制。
8.产教融合:团队积极参与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学生发展、措施健全,实践成果及创新成效显著。
9.团队负责人应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员(非会员可在申报时申请入会)。
四、遴选程序
(一)自主申报。对照申报范围和条件,填写团队申报书(见附件1),按自愿原则申报。
(二)择优推荐。各单位负责本校候选团队的遴选推荐。各单位要对照团队遴选范围、条件和要求,进行资格审查或集中评审,择优推荐。并确保所推荐的团队成员无严重师德失范行为。
(三)资格审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分别对推荐的候选团队进行集中审议、资格审查。
(四)评估遴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推荐名单进行业绩评估后公示入选名单。
(五)复审公布。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入选团队进行业绩复审,确定最终名单,在年会期间予以公布。
五、材料报送
各校遴选推荐的项目申报表,以电子邮件报送。电子材料以“单位公章上全称+团队负责人姓名”命名,含项目申报书、汇总表等其他支撑材料加盖公章,与汇总表1份一起在线提交电子版(Word和PDF格式)至邮箱:VIP:zth_zhijiao@vip.163.com,邮件标题为“2025年行知科技创新团队+单位+申报人姓名”。
申报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18951797633
高老师,联系电话:17327988188
附件: